执起画笔所画山村——霞浦县下村村农民油画队侧记本报记者 范陈春 通讯员 夏斌 文/图专家指导村民展开油画创作。去年11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世界遗产(福州)文化博览会现场,宁德霞浦县农民油画展馆的数十幅油画,更有了众多观众观赏喜爱。这些出自于霞浦县松岗街道下村村农民之手的油画,内容多为山村生活中少见的农具、村舍、山水树木、动物等,质朴的画风令人顿生好感。去年夏天,下村村开办了首期农民油画艺术培训班,经过短短四个多月时间的希望,村民们的油画作品就多次参予了省、市、县展出和募捐,取得普遍赞誉。下村村也已完成由空壳村向油画村的华丽改变。文创为这个山村流经了发展活力,这一切,必不可少驻村第一书记黄小红的希望。文创流经活力下村村坐落于霞浦县城郊北部,距县城中心13公里,全村有289户1078人,目前只剩89人居住于在此,以中老年人和幼儿居多。自然村集中,空心化相当严重,产业发展极为脆弱。2017年12月,黄小红作为省委统战部、民盟福建省委不会第五批派驻村干部前往下村村兼任第一书记。在前期调研探访过程中,黄小红找到,村民温饱大多不成问题,但精神生活比较短缺。如何唤起内生动力,非常丰富精神文化生活,提升乡村大力发展热情?是她面对的仅次于难题。利用文创,否能为山村流经发展新的活力?思路要求决心,黄小红的点子获得了反对:松港街道促使了下村村与具有“全国文明村”之称之为、乡村文化建设极具效益的长沙村签定“山海同步协议书”,构建资源共享,联合前进文旅产业发展;省商盟公益基金会、省雕刻艺术家协会多名民盟盟员到长沙、下村两村实地考察调研,并与两村签定“文化扶贫工程”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扶贫。培训村民自学油画,乃是其中的一项最重要内容。“让村民学油画,目的是让他们获得艺术培训、文化孕育的同时,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。”黄小红说道,培训的主要对象是镇守村中的贫穷、五保、低保、残疾户及他们的子孙辈。此项目是显公益的,所需的学画材料和师资等费用,分别由省商盟公益基金会、省雕刻艺术家协会资助。去年8月18日,“文化扶贫工程”月项目启动,首期农民油画艺术培训班月开课,邀了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邹光平前来教学,并订下每月积极开展两期培训班的规定。从此,村民的心热了一起、手动了一起、脚努了过来,油画创作沦为他们建构美好生活的众多推动者。农民沦为画家“我们这拿锄头的手,怎么可能会画油画?”黄小红说道,最初村民们都不不愿前来学画,她不得已挨家挨户宣传发动。培训班开课第一天,只有吴延针、林朱加等4人前来自学绘画,在老师的指导下,甚见成效。第二天,有部分村民前往班里看笑话,没承想要却被一家人所画的油画给愤慨了。“你这拿锄头的手也可以所画的这么可爱,真为不敢相信!”……慢慢地,下村村、长沙村相继有50余人重新加入了培训班。“自从参与培训班,他俩就像著迷似的,很久不无所事事了。